为了让制冷剂作用于CPU上,一个合适的媒介必不可少。经过玩家们不断探索和改良,这种媒介终被定型为铜炮。铜炮的构成非常简单,它由空心金属管、金属底座、漏斗、固定支架和外围保温材料构成。之所以叫铜炮,是因为早期它们都是铜质的,而现在的铜炮早已脱离了这个范畴,铝合金、不锈钢甚至塑料等材质都会被利用。
由于玩极限超频的人很少,以前获取铜炮的方式只能通过自制或者找金属加工厂定做,现在国内某些精明的商家也会少量生产铜炮,在网上可以买到,但工艺的确没有进口产品优秀。因为铜炮源自DIY,所以它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制造标准,有的长些,有的短些,还有的被做成长方体而不是圆柱体,有的是全铜材质,有的用铝合金打造,还有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金属。在极限超频大会上,很难发现有哪两个战队用的铜炮完全相同,裹在铜炮周围的保温材料更是千奇百怪,有的用保温棉,有的还会加一层银色铝箔防止热辐射,有的用布类甚至卫生纸缠绕包裹等等。但不论怎么变化,其基本结构还是不会有改变。
一个进口品牌铜炮的拆解结构
和散热片不同,铜炮一般不要求铜管和底座要有多厚,它们薄一些甚至更好,这样能减少CPU的热量传导到制冷剂的时间。底座和CPU接触的一面被打磨得很光滑,这样能提高导热效率;和制冷剂接触的另一面一般做成带凹槽的蜂窝形,这样能增大制冷剂的接触面积,令CPU温度降得更低。对于前文介绍的三种制冷剂,铜炮可以说是全兼容,把它们放入或者倒入铜炮内,这个超级制冷设备便会马上开始工作,只不过使用上会有些区别。
向盛放了干冰的铜炮内加入酒精
在使用干冰超频时,应尽量把干冰捣碎在放入铜炮。把大块的干冰放入其中会减少它们和铜壁的接触面积,不能达到理想的低温。另外还可以向铜炮内加入酒精,这样不但能让干冰更加紧密地和铜壁接触,而且还能加快干冰的升华速度,让制冷效果更加出色,经验表明酒精和干冰的组合能达到-80℃甚至更低。
到液氮的方法,这两步一定要非常小心
在使用液氮超频时,应在铜炮口额外插入漏斗,以防止倾倒时液氮漏在主板上。液氮容易挥发,所以在整个超频过程中应不断地观察铜炮内的液氮残量,适时地进行补充。
向铜炮内灌注液氦
在使用液氦超频时,由于液氦极易挥发,喷出液氦罐不久后就会马上沸腾,所以要向铜炮内不停地补充液氦以保持足够的量,同时要注意保持环境的通风。
CPU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无法正确检测过低的温度,所以一个外置的电子测温计必不可少。市场上,能够测量到-200℃的温度计并不多,仅有热电偶式测温仪才能担此重任。这种测温仪的原理基于热电效应:两种不同的导体接触构成回路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这种电势的大小直接与两个接点之间的温度差有关。
利用这种热电效应制作成的感温元件就是热电偶测温线,它拥有极宽的温度量程,高档的一般能达到-200℃~999℃。这种测温仪一般可同时插两根热测温线,把它们分别放置在铜炮内和CPU周围,可同时监控两部分的温度。当然,这种测温仪的价格也相当贵,随便都要千元以上,这也是另一大不可避免的开销。
在给CPU超频的同时,也必须同时兼顾北桥芯片和显卡、内存的温度情况。其中北桥芯片对于超频成绩影响非常大,通常需要对它进行特殊的散热处理,比如使用水冷、压缩机制冷、在其散热片上放置干冰或干脆在上面也加一个铜炮。
这个平台同时使用了液氮、暴力风扇和水冷散热
服务器用的暴力风扇也经常出现在极限超频赛场中,这种风扇只在乎转速和风量,而不关心噪音问题,用来为已经不顾一切的极限超频平台进行散热非常合适。
过低的温度始终会带来一个问题:结霜,这也是极限超频玩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温度过低的主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凝结成霜,终可能招致主板短路烧毁。事实上,主板因结霜而烧毁在极限超频中非常频繁,本来是装机大件的主板在这里却成了名副其实的“耗材”。
不同的防水方式
因此在“上炮”前,必须为主板做好防水工作以降低风险。简单点的可以在上面铺大量纸巾,复杂点的可以在主板表面涂凡士林,也有人用防水泥把CPU插座周围铺得严严实实。但无论如何防范,水汽也会无孔不入,终主板是否能安然运行到超频成功,主要还得看技术和少许运气。
任何挑战性的运动都往往伴随着牺牲,但为了超频而牺牲一大片皮肤甚至一根指头,就实在有点划不来了。如果你富有挑战的激情,不是很缺钱,迫不及待地想刷新超频世界纪录,那么请后记住一点: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