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中国多媒体音箱品牌主导市场10年之谜

中国多媒体音箱品牌主导市场10年之谜

2010-07-20CMMBOX 张斌《微型计算机》2010年7月上

洋和尚难念中国经

洋品牌对于产品理念的认识,以及品牌化的推广方式,这些就是创新的PCWorks 2.1带给国内厂商的。1998年~2000年,处于新生期的漫步者和麦博(麦蓝)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成本优势,在吸取国际同类产品优点的同时,对创新发动了价格战。

麦蓝M-200和漫步者R201T在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包装上市后,引发了多媒体音箱市场上第一股由中国品牌制造的热潮。麦博总经理张琪现在回忆这件事的时候,心里还激动万分,他认为:“我们当时成功的是不但把2.1音箱价位拉到200元,而直接把2.1取名‘低音炮’,让更多消费者很容易就记住。”

 
2006~2010多媒体音箱市场销量对比(单位:万台)

到2000年时,创新已经被逐渐挤下去,交出了多媒体音箱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然而,骄傲的创新没有总结失败原因,也从此再也没有跻身一线品牌的行列,其迅速成功和迅速失败成为行业警示。而一些颇有创新意识的国内品牌,更是对国内多媒体音箱企业的发展思路进行重新梳理,在吸取了国际品牌的运作经验之后,祭出“新声派”的策略,使得国产音箱的地位越来越牢不可破。

 
2006~2010多媒体音箱市场销售额对比(单位:亿元)

注:数据来源: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环咨HZResearch(2010年和2011年数据为预估值)

自此之后,中国多媒体音箱市场也逐渐从“外战”转变为“内战”。即使在创新之后,依然有不少国际多媒体音箱品牌杀入国内市场,但几乎全部刹羽而归。据国际数据调查公司IDC在2009年的相关数据显示,罗技全球销售额近20亿人民币,但在中国市场却不超过3000万。拥有69年历史、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32.8%的奥特蓝星,却在中国内地许多一线城市都难觅踪迹。创新更是仅仅依靠着声卡仅有的那点资源优势来销售自己的音箱产品。

再知名的国际品牌一旦踏入中国,也只会被淹没——这几乎成了中国多媒体音箱市场的一条铁律。俗话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在这里却行不通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1)

  • 2010.07.20 11:45
    1楼

    关键是价格,价位,500元是个坎,国外品牌真的没优势。薄利多销他们玩不起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