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蜂鸟哲学诠释内存行业

蜂鸟哲学诠释内存行业

2010-07-24高登辉 田东《微型计算机》2010年7月下


威刚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 陈立白

陈立白先生说“做内存有点像炒期货,颗粒的价格总是起伏不定,所以做到信息的灵通和快进快出才是生存的关键。而且,你不可能指望做5单生意都赚钱,事实上能有两单赚钱,两单平过就很不错了。”

快速崛起之谜

2001年5月威刚科技刚刚创立时,初仅有大概20位员工和数百万启动资金,这些家底看似不错,但相比起内存市场的国际大鳄却根本不值一哂。而仅仅在5年之后,根据国际著名内存市场调查机构DRAMeXchange的统计分析,威刚在内存模组方面业已位居全球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宝座,闪存卡方面也已获得全球第四的位置。早早地便让陈立白打造一个全球存储应用产品之领导品牌的目标变为了现实。他是如何做到的?

对于记者开门见山的提问,陈立白谦虚地说:“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威刚招募了一个非常强、非常专业的团队。人才是公司宝贵的资产;有了人才才能有好的研发出好的产品;有好的行销人才才能让产品卖得好。”不过,陈立白对于内存行业的人才要如何定义,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他眼中,存储行业不管是内存还是闪存市场,区别于其它硬件领域的特性在于它的机动性非常高,价格变化更是经常一日数变。那么,适应内存行业的人才就必须一要有专业性,二要有敏锐度。也正是陈立白对于人才的“大包大揽”,创造了另一项同行鲜能比肩的数据—500余项针对闪存的国际专利。

劫后余生

不过,威刚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就在威刚恰好在全球第二大内存厂商的位置上站稳脚跟的时候,2008年震动全球的金融风暴来临。由于内存厂商的运营与金融界的关联极度紧密,在全球性消费紧缩的情况下,内存行业遭遇了惨重的打击。陈立白将内存市场的这种危机归结为一种周期性的现象,“这个市场有个5~6年循环的特性”。

 
在世界杯期间,威刚根据不同参赛国的国旗推出了闪盘纪念产品。

在这一年,SanDisk股价竟大跌约45%,一度成为各家巨头的收购目标;奇梦达陷入严重的破产危机,终也未能熬过2009年的1月;全球多家DRAM厂商纷纷向各政府申请纾困……陈立白回忆说:“08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不过成王败寇,后活下来的就是赢家。市场的淘汰机制帮我们淘汰掉了很多同行,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威刚的底气在于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陈立白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货源”。他将内存厂商的实力强弱分成两个部分来看,一是销售的能力够不够强,二是采购的能力够不够强。在这个圈子里,不同内存厂商有各自不同采购策略,有的习惯于集中采购,针对两三家上游内存颗粒厂商,以更高的采购量来争取更大的优惠。“而威刚的采购策略是比较平等的,基本上我们跟每家货源都维持不错的关系。这主要是我们的量够大,即使分散到7、8家的量也很大。实际上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当别人缺货的时候我们不会缺。在有风险时,我们受到的冲击就是1/8,而不是1/2。”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2)

用户名:

密码: